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 迷路炎

迷路炎简介

相关问答

  迷路炎又称内耳炎,是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较常见的并发症。中耳及乳突的内侧壁与内耳相毗邻,中耳乳突的内侧骨壁就是内耳的骨壁,故当中耳乳突有化脓性炎症时,特别是骨质破坏肉芽增生的中耳乳突炎时很容易通过被炎症侵蚀的内耳骨壁引起内耳炎症发生。迷路炎可分为局限性迷路炎(亦称迷路瘘管),浆液性迷路炎和化脓性迷路炎3个类型。

【详情】

01迷路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迷路炎是指化脓菌侵入内耳,引起迷路弥漫性化脓病变,具体发病原因如下:

  1.病毒感染患病后血清测定,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病毒效价都有显著增高。

  2.前庭神经遭受刺激前庭神经遭受血管压迫或蛛网膜粘连,甚至因内听道狭窄而引起神经缺氧变性,因激发神经放电而发病。

  3.病灶因素可能存在自家免疫反应。

  4.糖尿病Schuknecht等(1972年)报告认为,糖尿病可引起前庭神经元变性萎缩,导致反复眩晕发作。

02迷路炎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迷路炎是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较常见的并发症。中耳及乳突的内侧壁与内耳相毗邻,中耳乳突的内侧骨壁就是内耳的骨壁,故当中耳乳突有化脓性炎症时,特别坏死骨质破坏肉芽增生的中耳乳突炎时很容易通过被炎症侵蚀的内耳骨壁引起内耳炎症发生。

03迷路炎有哪些典型症状

  迷路炎按病变范围及病程变化可分为局限性迷路炎、浆液性迷路炎和化脓性迷路炎三类。

  1、局限性迷路炎

  阵发性或激发性眩晕,偶伴恶心、呕吐、眩晕,多在快速转身、屈体、行车、耳内操作(如挖耳、洗耳等),压迫耳屏或擤鼻时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中耳乳突炎急性发作期症状加重。眩晕发作时可见自发性眼震,方向偏向患侧,多是患侧迷路处于刺激状态所致。听力减退、耳聋的性质和程度与中耳炎病变程度一致,瘘管位于鼓岬者呈混合性聋。

  2、浆液性迷路炎

  眩晕、恶心、呕吐、平衡失调为本病的主要症状,患者喜卧向患侧(眼震快相侧),起立时向健侧倾倒。眼震为水平—旋转性,患侧迷路处于兴奋、激惹状态,故眼震快相向患侧。晚期患侧迷路功能明显减退,眼震快相指向健侧,前庭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瘘管试验可为阳性。听力明显减退,为感音性聋,但未全聋。可有耳深部疼痛。

  3、化脓性迷路炎

  眩晕、自觉外物或自身旋转、恶心、呕吐频繁、患者闭目,卷缩侧卧于眼震快相侧,不敢活动,平衡失调。耳鸣、患耳全聋。自发性眼震,快相向健侧,强度较大,躯干向眼震慢相侧倾倒,—旦眼震快相从健侧转向患侧时,应警惕有颅内并发症的可能。体温一般不高,若有发热、头痛,同时伴脑脊液变化(如白细胞增多、脑脊液压力增高者),示感染向颅内扩散。因迷路已破坏,故瘘管试验阴性。

04迷路炎应该如何预防

  本病是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较常见的并发症,故积极治疗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是预防本病关键本病患者需住院抗炎、对症支持及手术治疗,彻底清除病源局限性迷路炎如内耳功能正常,则不刮除履盖迷路瘘管的胆脂瘤上皮,以免发生迷路急性化脓性感染如手术中开放了瘘管,则应以筋膜或静脉片等封闭之弥漫性化脓性迷路炎施行迷路凿开术,以防颅内并发症

05迷路炎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迷路炎为耳部感染侵入内耳骨迷路或膜迷路所致,是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较常见的并发症,需要做的检查如下。

  1、冷热变温试验

  前庭功能部分或完全性丧失,有时呈向健侧优势偏向。

  2、血象

  急性期内血象白细胞可增多。

  3、其他检查

  耳蜗电图、耳部检查、耳镜检查法、耳鼻咽喉CT检查。

06迷路炎病人的饮食宜忌

  迷路炎是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较常见的并发症,饮食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下:

  一、忌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品辛散助热可使内热加重,病情加剧。

  二、忌发物。鱼、虾、蟹、公鸡、牛肉等食物具有一定的致敏因素,可使人体发生过敏反应,能使炎症加重。

  三、忌肥腻厚味食物。这类食物易聚湿生痰,助热化火,可使体内湿热内盛,症状加深。

07西医治疗迷路炎的常规方法

  迷路炎是由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所致的迷路局限性、浆液性或化脓性炎症。其中医治疗法具体如下:

  1、肝胆风火上扰

  冶法:清肝泻火,解毒熄风。方药: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加减。龙胆草10g,栀子10g,黄芩10g,柴胡10g,生地20g,车前子10g,泽泻10g,木通10g,当归10g,败酱草20g,珍珠母30g,马勃8g,生甘草6g。发热,口渴饮冷,酌加生石膏,知母清热;便秘加大黄、玄明粉泻火通便。

  2、肝肾阴虚阳亢

  治法:补益肝肾,平肝潜阳。方药:一贯煎(《续名医类案》)加味。生地黄15g,沙参10g,枸杞子10g,麦冬10g,当归10g,川楝子10g,天麻10g,石决明30g,丹参15g,败酱草20g,黄芩10g。腰膝酸软者,加熟地、杜仲、淮牛膝补肾;脉细数者,加黄柏、知母降火坚阴。

  3、脾虚湿浊上干

  治法:燥湿化浊,涤痰息风。方药:半夏自术天麻汤(《医学心悟》)加减。法夏10g,白术10g,天麻10g,茯苓12g,橘红10g,泽泻10g,石菖蒲10g,当归10g,生姜三片,大枣10g,炙甘草69。四肢无力,脉沉细者,酌加黄芪、党参,附片益气温阳。若见有口苦咽干,舌红胖,苔黄腻,脉滑或弦滑,为痰浊久郁化热之证,以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加减:法夏10g,竹茹10g,枳实10g,陈皮10g,茯苓10g,胆南星10g,赤芍10g,败酱草20g,钩藤10g,马勃10g,生姜三片,炙甘草6g。

相关问答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