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下腹 > 盲襻综合征

盲襻综合征简介

相关问答

  盲襻综合征即小肠细菌过度生长(entericbacterialovergrowthsyndrome,EBOS),主要因为小肠淤滞,细菌在小肠过度繁殖从而造成吸收不良,又称为小肠淤积综合征、小肠污染综合征或盲襻综合征。

【详情】

01盲襻综合征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一、发病原因

  正常情况下,胃和上段小肠只含少量细菌,这是因为胃酸和小肠的推进运动能抑制和清除细菌。任何导致胃酸过低或引起肠运动减慢或中断因素均可导致小肠内细菌过度增长。

  1、胃内细菌增生

  低酸或无酸、胃黏膜萎缩、胃术后运动或解剖异常(如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中几乎无含壁细胞的胃底腺而致无酸。此外,Sachs研究证明奥美拉唑可抑制壁细胞内H-K-ATP酶,使之失活。这种质子泵抑制药与酶的结合为非可逆性,直到细胞内新酶合成并被运送到顶膜,酶活性才恢复,这一更新过程需48h,故服用1次奥美拉唑可致持续48h低酸。

  2、小肠淤积

  (1)解剖原因:BillrothⅡ手术或胃切除的输入袢、十二指肠空肠憩室、手术所致盲襻、再循环襻手术、肠狭窄、粘连、炎症和淋巴瘤所致梗阻。

  (2)小肠运动障碍:硬皮病、特发性小肠假性梗阻、移行性复合运动缺如或障碍、糖尿病自主神经病等。

  (3)肠异常通道:胃-结肠或空肠-结肠瘘、回盲瓣切除。

  3、其他

  慢性胰腺炎、免疫缺陷综合征。

  二、发病机制

  1、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肠的结构和功能,引起吸收不良。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时,细菌可同宿主争夺膳食中的维生素B12。内因子虽可抑制需氧菌对维生素B12的争夺,使它们摄取维生素B12的速度减慢,但小肠淤积可为其摄取提供时间。此外,内因子并不能抑制拟杆菌对维生素B12的摄取,而肠菌本身虽能合成维生素B12,但它牢固地结合于菌体内,而不能被宿主利用。故可出现维生素B12缺乏,且不能被口服内因子而纠正。不过,由于肠菌合成的叶酸可释放入肠腔并可被宿主利用,因此不会出现叶酸缺乏。

  2、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能干扰胆盐的代谢,使结合胆盐分解为游离胆盐,后者被小肠迅速重吸收。结合胆盐的减少,使微胶粒不易形成,出现脂肪吸收不良,导致腹泻。此外,肠腔内游离胆汁酸达到一定浓度时,也能损伤吸收上皮细胞的亚微结构,使糖和蛋白质的吸收受到影响。

02盲襻综合征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1、贫血和消化道出血典型病例为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因维生素B12缺乏所致。有时因黏膜损伤致溃疡形成或维生素K缺乏出现皮肤黏膜出血时,可因失血而出现小细胞低色素缺铁性贫血或混合性贫血。偶有消化道大出血。

  2、低蛋白血症70%~90%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这是本病的主要表现,主要因肠菌影响氨基酸的吸收以及蛋白丢失所致。可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

  3、体重减轻由于长期的脂肪、蛋白质、糖类等营养物质消化吸收障碍引起的营养不良所致。

03盲襻综合征有哪些典型症状

  1、临床表现因病因不同有很大差异,一般包括吸收不良和原发疾病两方面的症状,轻者仅有轻度腹泻轻度贫血和体重减轻,严重者常有水泻,脂肪泻,腹胀,贫血,消瘦,脂肪吸收不良严重者可能发生软骨病,夜盲甚至低钙性抽搐,维生素K缺乏可出现皮肤黏膜出血。

  2、贫血多由于维生素B12缺乏,属大细胞贫血,有时因肠襻内潴留而致溃疡时,可因失血出现小细胞贫血或混合性贫血。

  3、低蛋白血症常见,可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

  4、原发疾病如手术形成的盲襻或小肠狭窄者,有腹部不适,腹胀,腹泻并伴有腹泻前脐部痉挛性疼痛和贫血,在盲襻形成和细菌过度生长之间,一般有一较长的间隔期,短则数月,长则数年,有时原发疾病甚至掩盖了细菌过度生长症状,如小肠克罗恩病引起的肠狭窄或瘘管,硬皮病或假性肠梗阻引起的肠运动减弱,有些原发病引起的吸收不良和细菌过度生长引起的吸收不良很难鉴别,如克罗恩病,放射性肠炎,短肠综合征,淋巴瘤等,空肠憩室以老年多见,憩室到细菌过度生长时有多年的间隔期,开始常无症状,以后才出现脂肪泻和贫血。

04盲襻综合征应该如何预防

  盲襻综合征应该抑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支持治疗即使细菌过度生长得到满意控制,营养支持疗法也是必要的,脂肪泻患者可减少食物中脂肪或用中链三酰甘油代部分脂肪,维生素B12、维生素K以及钙等也应适当补充应用促动力药有可能清除过度生长的细菌,但对盲襻、多发憩室等解剖异常者能否奏效,同时能否加重原发病的吸收不良

05盲襻综合征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1、小肠内容物细菌培养

  小肠内容物的采集应按多位点抽取,具体方法较多,腹部手术时直视下行小肠穿刺取液最准确,但实用价值不大,目前国内最常采用的是经内镜插管或小肠导管抽取小肠液,该方法相对可靠,污染率低,检查前必须至少停用抗生素1周,至少空腹8h,标本应避免被唾液污染或稀释,标本必须在无氧条件下取得,倍比稀释后,接种于数个培养基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培养,可出现不同数目的拟杆菌,厌氧的乳酸杆菌,大肠埃希杆菌和肠球菌,细菌总数超过105/ml被认为有临床意义,常作为其他检查如呼气试验的对照标准,此项检查操作较复杂,而且费时,襻内的细菌过度生长可能出现漏诊,此外对远段小肠的内容物提取也很困难。

  2、尿蓝母测定

  尿蓝母是肠道细菌分解色氨酸的产物,吸收后由尿中排出,正常人阴性或呈淡蓝色,颜色加深提示细菌生长过度,操作简单但敏感性特异性均差,现已很少应用。

  3、空肠脂肪酸和空肠胆酸的测定

  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获取标本和测定技术困难和复杂。

  4、木糖呼气试验

  木糖多为肠菌分解,仅部分被肠吸收,吸收的部位主要在小肠近段,很少受远段小肠和结肠细菌以及吸收不良的影响,肠菌过度生长使14C标记的木糖分解增多,CO2产生增多,1g14C木糖呼气试验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85%的患者在试验开始后的第1个60min内,呼气中的14CO2升高,以30min呼气标本最为可靠,常作为各种呼气试验的首选方法。

  5、氢呼气试验

  底物有乳果糖和葡萄糖,被肠菌分解后产生氢,也作为了解肠道运动的时间和吸收状况的方法,有人比较10g乳果糖和80g葡萄糖氢呼气试验,前者的敏感性为68%,特异性为44%;后者分别为62%和85%,该方法无放射性,操作简单,但有较多条件限制,个体差异较大,甚至有些菌丛代谢时不产生氢,国内报道甘露醇氢呼气试验的敏感性为71%,特异性为67%。

  6、甘氨酸

  呼气试验胆盐或14C甘氨胆酸由胆盐中分离出来在回肠被吸收,经过代谢变为14CO2,该方法的特异性不如木糖呼气试验,假阳性结果高达30%~40%,原因是回肠病变或回肠切除术后,胆盐进入结肠分解,有时很难了解胆酸是否都在小肠,作该试验时常需同时作粪14C胆酸分析。

06盲襻综合征病人的饮食宜忌

      盲襻综合征除了常规的治疗外,饮食上还要注意以下方面:饮食应宜清淡为主,注意卫生,合理搭配膳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07西医治疗盲襻综合征的常规方法

  一、治疗

  1、消除病因

  小肠憩室或手术后的盲襻、肠瘘、狭窄等结构异常原则上可进行手术纠正,但对某些患者(如多发性憩室、硬皮病)是不实际的。因此,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术中尽量避免上述情况的产生,合理建立循环襻的大小、多少。理论上,应用促动力药有可能清除过度生长的细菌,但对盲襻、多发憩室等解剖异常者能否奏效,同时能否加重原发病的吸收不良(如短肠综合征)有待探讨。

  2、抗菌药物治疗

  从理论上讲,对抗菌药物的选择应根据小肠肠腔中细菌的敏感性而定,但通常由于存在许多不同细菌种类并有非常不同的敏感性,故在此种情况下选择是非常困难的。一般来说,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尽量选用敏感性高,不良反应小,同时对厌氧菌、需氧菌均有效的抗菌药物;对厌氧菌无效的抗菌药物不宜选用,如青霉素、氨苄西林,口服氨基糖甙类、卡那霉素、新霉素等。用药前先尽可能明确诊断,而避免采取经验性治疗。

  (1)四环素:开始剂量250mg,4次/d,口服。如有效,腹泻好转,脂肪和维生素B12的吸收在1周内改善。但目前已有60%的患者用四环素治疗无效。

  (2)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安美汀):每片含阿莫西林250mg及克拉维酸125mg,能有效地抑制需氧菌和厌氧菌群,纠正吸收不良,每次1~2片,4次/d。

  (3)头孢拉啶250mg,4次/d。

  (4)氯霉素50mg/(kg·d)体重,分4次口服,在上述药物无效时常显示很好的疗效。

  (5)甲硝唑200mg,3次/d。替硝唑0.1g,3次/d。

  多数病人在1个疗程(7~10天)后效果显著。对症状迅速复发者,采用周期治疗,即每月治疗1周,持续1~2个月,也能获满意效果,但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3、支持治疗

  即使细菌过度生长得到满意控制,营养支持疗法也是必要的,脂肪泻患者可减少食物中脂肪或用中链三酰甘油代部分脂肪。维生素B12、维生素K以及钙等也应适当补充。

  二、预后

  由于近年检查方法的改进,在疾病未达严重营养不良及黏膜损伤时即及时诊断及治疗,纠正其解剖异常,患者预后大多良好。延误治疗者后果严重。有严重营养不良或硬皮病、假性小肠梗阻者常需长期营养支持,预后较差。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