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血液内科 > 毒血症

毒血症简介

相关问答

  毒血症又称“多发脓肿”,过去有人称作“脓毒败血症”,属于病情较重的全身性化脓性感染之一。毒血症(toxaemia)是指细菌毒素从局部感染病灶进入血液循环,产生全身性持续高热,伴有大量出汗,脉搏细弱或休克的一种疾病。血菌毒素可直接破坏血液中的血细胞,所以往往出现贫血现象,血液培养找不到细菌。

【详情】

01毒血症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毒血症是全身感染的一种类型,本病的病因是各种致病细菌产生的外毒素。外毒素是蛋白质,主要在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释出,产毒菌多为革兰阳性菌,少数是革兰阴性菌。因此注意避免感染可有效减少毒血症的发生。

02毒血症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根据不同的细菌感染,毒血症的常见并发症也不相同,金葡菌毒血症可并发皮肤及伤口感染可并发感染性休克、肾、肝脓肿;革兰阴性杆菌毒血症可并发心力衰竭、黄疸、肝功能衰竭、急性肾衰竭、呼吸窘迫症与DIC等。产气荚膜杆菌毒血症可出现较严重的溶血性贫血及肾衰竭,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也可并发心内膜炎、脑膜炎、支气管炎、肺水肿、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等。

03毒血症有哪些典型症状

  毒血症的临床表现与致病菌所产生外毒素相关。例如白喉,白喉杆菌本身一般不侵入血流,但被吸收的外毒素则可与易感的组织结合,在临床上引起各种表现,如心肌炎、软腭麻痹、声嘶、肾上腺功能障碍等症状。例如破伤风,其病原菌为破伤风梭菌,其产生的破伤风痉挛毒素造成破伤风特有的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症状。

04毒血症应该如何预防

  一切明显的或隐匿的化脓性病灶如能及早予以清除,毒血症的发生就可以减少小儿时常见的传染病如麻疹、流行性感冒、百日咳等易继发较重的呼吸道细菌感染,从而发生毒血症对这类病儿,必须加强保护对不论多么细小的皮肤创伤必须予以重视,早作适当处理环境卫生、个人卫生、营养状况及小儿保健工作的不断改善,毒血症的发病率必然会随着下降

05毒血症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毒血症作为全身感染的一种类型,其实验室检查多见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病原学侵入的局部组织处可取材获取细菌学证据。如白喉于假膜与黏膜交界处取材,涂片染色后镜检可查获白喉杆菌。破伤风一般发病症状比较典型,不需做细菌学检查。

06毒血症病人的饮食宜忌

  毒血症是由于病原菌感染导致的一种疾病,一旦出现本病,注意合理的饮食才能够帮助患者得到更快的康复,下面就来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

  1、控制盐分

  饮食宜以淡为主,至于淡到什么程度,因症状而异。

  2、摄取蛋白质

  经常食用白肉鱼、脂肪少的肉类、牛奶、蛋、豆类等。

  3、减少胆固醇的吸收

  尽量避免食用动物性脂肪。

  4、避免糖质

  如果摄取过多的米面等主食和糖,身体容易肥胖,以摄取蛋白质、维生素类为宜。

07西医治疗毒血症的常规方法

  疽毒内陷(西医病名:毒血症、脓毒血症、败血症、脓毒性休克)又称三陷变局,始见于《疡科心得集》:“三陷变局谓火陷、干陷、虚陷也。”下面的是关于本病的治疗方法介绍,患者朋友可以参考一下。

  1、热毒入营证

  多见于疽病1~2侯,气不能引血化腐成脓,火毒反陷入营,局部疮色紫黯,根盘散漫,疮口干枯无脓,灼热剧痛,全身壮热口渴,便秘溲赤,烦躁不安,神昏谵妄,舌质红绛,苔黄腻或黄糙,脉洪数或弦数。清营解毒、清心开窍。

  2、热毒内陷证

  多见于疽病2~3侯,脓腐不透,营卫已伤,疮肿根盘紫滞,疮顶干枯无脓,全身发热,神疲食少,自汗,渐而神识不爽,气息粗促,或体温反低,肢冷便溏,而呈内闭外脱之象,舌质淡红,苔黄腻或灰腻,脉虚数或沉细。托毒透邪,佐以清心安神。

  3、正虚毒陷型

  多见于疽病4侯,脓腐虽脱,新肉不生,疮面状如镜面,光洁板亮,厌食纳少,形瘦神疲,低热不退,或腹痛便溏,自汗,甚至昏迷肢厥,舌质淡或绛,脉沉细或虚大无力。脾肾阳衰者,温补脾肾,;阴伤胃败者,养胃生津。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