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下腹 > 先天性肛门闭锁

先天性肛门闭锁简介

相关问答

  先天性肛门闭锁症又称锁肛、无肛门症。该病是先天性疾病。婴儿出生后即肛门、肛管、直肠下端闭锁,外观看不见肛门在何位置。

【详情】

01先天性肛门闭锁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1、这要从胚胎的发育说起。胚胎早期,胎儿的肛门和直肠没有分开,直肠和膀胱又连通在一起,共同形成了一个腔,叫泄殖腔。当胚胎发育到第七周时,中胚层向下生长,将直肠与尿生殖窦分开,直肠向会阴部发展,尿生殖窦则形成膀胱、尿道或阴道。到第九周时,直肠向下伸延,穿通骨盆膜和肛门膜与原始肛门相连通,形成直肠肛门。在这个时期因某些原因,骨盆膈膜或肛门膈膜不能被直肠穿通,就形成了肛门先天性闭锁症,这样的婴儿就没有肛门,通常称之为锁肛。

  2、先天性肛门闭锁症是常见的肛门畸形疾病。

  3、若直肠与尿生殖窦没有分开,则会形成先天性直肠尿道瘘或直肠阴道瘘。而锁肛症常合并直肠尿道瘘、直肠阴道瘘。

  4、目前来说,致病原因不详。发生概率为1/4000。

02先天性肛门闭锁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患儿可能并发有直肠尿道瘘、直肠阴道瘘,大便则会从尿道或阴道排出,此类新生儿不会导致死亡。但若粪便的异常排泄没有被注意,尿道或阴道存留粪便过多,可引起膀胱炎、肾盂肾炎、阴道炎等。

03先天性肛门闭锁有哪些典型症状

  1、本病主要表现为婴儿出生后无胎粪排出,哭闹不安,腹胀、呕吐,不见肛门。一些患儿同时合并有直肠尿道瘘和直肠阴道瘘,除以上症状外还出现胎粪由尿道或阴道排出,尿液混浊。

  2、对本病的诊断,主要根据患儿哭时随着腹压的增高或降低,会阴部也随着凸起或凹陷。用一手轻压迫下腹部,一手触摸会阴部,则有波动感。若将患儿臀部抬高,肛门部扣诊呈鼓音。X线可帮助进一步确诊。

  3、先天性肛门闭锁新生儿出生后无胎粪排出,喂奶后腹部膨胀,出现呕吐,继尔皮肤干瘪、消瘦,若出现这种症状,即应考虑锁肛症,若发现和治疗不及时,则易导致肠梗阻,肠坏死,致新生儿死亡。

  4、若患儿并发有直肠尿道瘘、直肠阴道瘘,大便则会从尿道或阴道排出,此类新生儿不会导致死亡。但若粪便的异常排泄没有被注意,尿道或阴道存留粪便过多,可引起膀胱炎、肾盂肾炎、阴道炎等。

  5、若患儿是先天性肛门直肠狭窄,则可表现为顽固性便秘,排便疼痛,啼哭,便极细,量少,腹部胀痛,消化不良,消瘦。

  6、新生儿的锁肛症,常常被忽视,因此,在新生儿出生后,要予以全面的体检,并注意观察排便情况,以防止发生新生儿死亡。

04先天性肛门闭锁应该如何预防

  先天性肛门闭锁属于先天性疾病,发病原因不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05先天性肛门闭锁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本病主要表现为婴儿出生后无胎粪排出,哭闹不安,腹胀、呕吐,不见肛门。一些患儿同时合并有直肠尿道瘘和直肠阴道瘘,除以上症状外还出现胎粪由尿道或阴道排出,尿液混浊。同时结合以下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1、直肠指诊。
  2、超声波。
  3、穿刺。

06先天性肛门闭锁病人的饮食宜忌

  一、宜手术早期禁食

  1、宜吃流质或者软食。

  2、宜吃胶原蛋白丰富的食物。

  二、忌吃发物的食物

  1、忌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2、忌吃油腻的食物以及油炸食物。

07西医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的常规方法

  1、本病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如只有肛膜遮盖者,可行前后纵切口或十字切开,将薄膜剪去,再用食指伸入扩张;如有纤维带者,可将其纤维带切除;如肛膜较厚者,可切开皮肤和直肠,将直肠粘膜下牵,与皮肤缝合。术后扩肛,每周2~3次,直至肛门无狭窄为止。

  2、由于肛门闭锁是先天直肠肛门发育不良造成的,出生后通过手术人造肛门,其局部的肛门括约肌不会象正常人那样健全,或是括约肌薄弱无力,或是括约肌缺失。所以,术后大多数孩子在有肛门狭窄的同时,又伴大便失禁,尤其是稀便控制不住,经常有粪便污染内裤。另外,由于手术时将直肠粘膜直接与肛门皮肤缝合,而没有一段“肛管”,所以还常伴有肠粘膜外翻,外翻的肠粘膜受到摩擦和粪便污染后会出现炎症反应,可有粘液血便,肛周皮肤出现湿疹等现象。因此,这类孩子在生活护理上一定要勤洗勤换,积极治疗其并发症。对先天性肛门闭锁的治疗,均以为主。

  3、二是先在腹部作一个人工肛门,等小儿长到1~2岁,再作切开腹部或骶尾部的直肠肛门吻合术。

  4、三是用自动间歇电磁吸引治疗锁肛。即作乙状结肠造瘘(即人工肛门)后,把适当的圆柱状铁块(直径在约0。5cm)送入直肠盲段,然后用间歇性磁力吸引装置在体外肛门部位进行吸引,使直肠由高位逐渐下降到低位时,再作低位切开肛门成形术。该方法创伤小,并发症少,肛门失禁等后遗症较少。

  5、只要治疗及时、得法,锁肛症一般不会导致新生儿死亡。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