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心脏 >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简介

相关问答

  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的MI和ST段抬高的Q波MI统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的分支堵塞,使一部分心肌失去血液供应而坏死的病症。非ST段抬高的心梗和ST段抬高的Q波心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是斑块破裂。有心梗史和既往心绞痛症状者较ST段抬高的心梗多见。

【详情】

01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大多数的心肌梗死是实际上由于原有轻度或中度狭窄病变的冠状动脉血流闭塞所造成,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的心梗和ST段抬高的Q波心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是斑块破裂,斑块破裂的动态变化过程可以发展到血栓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合,在心电图上的典型表现为ST段抬高,最终发展到冠状动脉相关的心室壁完全或几乎完全坏死(所谓透壁心梗,在心电图上常有Q波产生),使管腔不完全闭塞的血栓产生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的心梗,这两者在心电图上的典型表现为ST段压低和T波倒置,如果在20分钟时间里,由于血小板激活而释放的血栓素A2和血清素所引起的一过性血管痉挛减轻,或者异常冠状动脉内的血栓自发性溶解,前向血流就能恢复,因此没有坏死的组织学表现,也没有心肌坏死的生物化学标致物以及相应的心电图持续改变,而发展成不稳定心绞痛,比产生不稳定性心绞痛更长更严重的斑块破裂发作的典型结果是坏死的生物化学标志物(肌钙蛋白T或I)释放,但是坏死扩展的表现类型比ST段抬高的心梗较轻,当察觉到心肌坏死的临床证据时,即可诊断为非ST段抬高的心梗(心电图上常无病理性Q波)。

02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非ST段抬高心肌梗同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具体如下:

  1、心脏破裂

  心脏破裂常发生在心肌梗死后1~2周内,好发于左心室前壁下1/3处。原因是梗死灶失去弹性,心肌坏死、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水解酶所致的酶性溶解作用,导致心壁破裂,心室内血液进入心包,造成心包填塞而引起猝死。另外室间隔破裂,左心室血液流入右心室,可引起心源性休克和急性左心衰竭。左心室乳头肌断裂,可引起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导致急性左心衰竭。

  2、室壁瘤

  室壁瘤可发生在心肌梗死早期或梗死灶已纤维化的愈合期,由梗死心肌或瘢痕组织在心室内压力作用下,局限性的向外膨隆而形成室壁瘤。室壁瘤可继发附壁血栓、心律不齐及心功能不全。

  3、附壁血栓形成

  附壁血栓形成多见于左心室。由于梗死区内膜粗糙,室壁瘤处出现涡流等原因而诱发血栓形成。血栓可发生机化,少数血栓因心脏舒缩而脱落引起动脉系统栓塞。

  4、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多发生在发病早期,也可在发病1~2周内发生,以室性早搏多见,可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导致心脏骤停、猝死。缓慢性心律失常如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下壁梗死患者发病早期,多可恢复,少数需永久起搏器治疗。

  5、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

  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可见于发病早期,也可于发病数天后出现,详见临床表现部分。

  6、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一般在急性心肌梗死后2~3周或数月内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等症状,可反复发生,可能为机体对心肌坏死形成的自身抗原的过敏反应。

03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有哪些典型症状

  非ST段抬高的心梗有心梗史和既往心绞痛症状者较ST段抬高的心梗多见。心梗的并发症多见于ST段抬高的心梗,较少见于非ST段抬高的心梗。非ST段抬高的心梗的梗死范围小于ST段抬高的心梗。非ST段抬高的心梗的梗死延展明显多于ST段抬高的心梗。梗死性心包炎多见于ST段抬高的心梗,少见于非ST段抬高的心梗。非ST段抬高的心梗的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显著高于ST段抬高的心梗,有报道,前者为35%~50%,后者为18%~30%。非ST段抬高的心梗出院前运动试验阳性较ST段抬高的心梗高2倍。这些特点均提示非ST段抬高的心梗常有残余的濒危心肌存在。

  约半数以上的心肌梗死患者,在起病前1~2天或1~2周有前驱症状,最常见的是原有的心绞痛加重,发作时间延长,或对硝酸甘油效果变差;或继往无心绞痛者,突然出现长时间心绞痛。典型的心肌梗死症状为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少数患者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可能误诊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少数患者表现颈部、下颌、咽部及牙齿疼痛,易误诊。神志障碍可见于高龄患者,有些患者还有难以形容的不适、发热。其胃肠道症状表现恶心、呕吐、腹胀等,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更常见。心律失常见于75%~95%患者,发生在起病的1~2周内,以24小时内多见,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阻滞。

04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应该如何预防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预防包含着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两方面,一级预防是指对尚未患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人群采取措施控制或减少其的危险因素,以防止患病,减少发病率,二级预防是指对已患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患者采取药物或非药物措施,以预防病情复发或防止病情加重

  一、一级预防措施

  1、健康教育:对整个人群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公民的自我保健意识,避免或改变不良习惯,如戒烟,注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从而减少本病的发生

  2、控制高危因素:针对本病的高危人群,如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以及有家族史等情况,给予积极处理当然,这些危险因素中有些是可以控制的,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吸烟、少活动的生活方式等;而有些是无法改变的,如本病家族史、年龄、性别等处理方法包括选用适当药物持续控制血压,纠正血脂代谢异常,戒烟限酒,适当体力活动,控制体重,控制糖尿病等

  二、二级预防措施

  本病患者的二级预防内容也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包含了一级预防的内容,也即要控制好各种本病的危险因素;第二方面,采用已经验证过有效的药物,预防本病的复发和病情加重,目前已肯定有预防作用的药物有:

  1、抗血小板药:已有多项临床试验结果证实了阿司匹林可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和再梗死率,急性心肌梗死后应用阿司匹林可使再梗死率下降大约25%;如有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过敏者,可选用氯吡格雷

  2、β受体阻滞药:只要无禁忌证(如重度心力衰竭,严重心动过缓或呼吸系统疾病等),本病患者均应使用β受体阻滞药,尤其在发生过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后;有资料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药,可使病死率和再梗死率降低20%~25%,可采用的药物有美托洛尔,普奈洛尔,噻吗洛尔等

  3、ACEI:多应用于伴有左心室功能严重受损或心力衰竭者,已有许多临床试验(如SAVE、AIRE、SMILE以及TRACE等)结果证实了ACEI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的病死率;因此急性心肌梗死后,射血分数

  4、他汀类降脂药:从4S,CARE以及新近的HPS等研究的结果显示出本病患者的长期调脂治疗,不但使总病死率降低,生存率提高;而且需要行冠脉介入治疗或CABG的患者数量减少,这得益于他汀类药物降脂作用以外的改善内皮功能,抗炎作用,影响平滑肌细胞增殖以及干扰血小板聚集,凝血,纤溶过程等功能,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以及阿托伐他汀等均有此作用

  另外,针对冠状动脉造影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轻度狭窄性病变而临床上尚未出现缺血症状者,尽管还不能明确诊断为本病,但应视为本病的高危人群,给予积极预防,也可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长期服用,并祛除血脂异常,高血压等危险因素

05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应做血清心肌酶学检查、心电图检查及放射核素检查等,具体如下:

  一、血清心肌酶学检查

  血清心肌酶学增高可出现增高的CK、CK-MB、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等异常改变。血沉增快。患者可能有血脂、血糖的浓度增高。

  二、心电图检查

  非ST段抬高的心梗是指心电图上无病理性Q波,仅有ST-T波演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根据急性期心电图特征可分为3型:

  1、ST段压低型发作时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1mm,T波可直立,双向或轻度倒置。

  2、T波倒置型发作时T波双肢对称,深倒置,而无明显ST段移位,以后有典型的梗死T波演变。

  3、ST段抬高型发作时ST段抬高(肢体导联抬高≥2mm,V1-V4抬高≥3mm),以后ST段恢复,伴T波演变,在ST段压低组,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率较高,多导联ST段严重压低者预后欠佳。

  三、放射核素检查

  对梗死节段及室壁运动异常的检出率低于QMI,此与非ST段抬高的心梗早期再灌注,坏死心肌少,对室壁运动影响较轻有关,近年发现SPECT诊断NQMI的敏感性较高(95%),正电子发射扫描亦是鉴定NQMI的一种有希望检查方法。

  四、超声心动图检查

  在非ST段抬高的心梗常可见节段性运动异常,其敏感性较高,而NQMI患者没有或较少有此现象,用二维超声监测NQMI,一旦发现有节段性运动异常,则提示已发展为QMI。

06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的饮食宜忌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除了一般治疗外,还应注意调节饮食,具体如下:

  1、鸡腿肉150克,人参15克,麦冬25克。将洗好去皮的鸡腿肉和适量冷水同时人锅,在文火中煨开10分钟后,下人洁净的药物,直煨至肉烂,加入少量盐,味精,食用。

  2、柠檬1个,马蹄10个。上二味水煎,可食可饮,常服有效。

  3、兔肉500克,山楂5枚,食盐8克,姜、葱、料酒各10克,糖色5克、味精3克。将兔肉洗净切块,放人砂锅内与山楂同煮烂。人食盐、姜、葱、料酒、糖、味精调味服用。

  4、黑木耳15克,猪腿肉50克,豆腐2块,植物油、细盐、黄酒、酱油、米醋、蒜泥、豆瓣辣酱、花椒、辣油、味精适量。

  5、嫩公鸡250克,料酒10克,芹菜75克,酱油、冬笋各10克,精盐适量,辣椒20克,味精少许,瘦肉汤30克,生姜0.5克,白糖0.4克,醋0.3克,豆瓣酱0.25克,团粉O.30克,植物油20克。将辣椒剁碎,芹菜切成段,姜剁成细末,冬笋切成细条;将团粉加水12毫克,兑成湿团粉;把鸡肉切成小方块,和一半湿团粉、酱油、料酒、盐等在碗里拌匀;另一半湿团粉、白糖、味精、高汤及部分酱油调和成团粉块;用热油锅,先煽鸡块,煽到鸡肉变白色,水分将干时,放进冬笋、豆瓣酱、姜等,用快火急炒,然后加放切好的芹菜,略炒一会,倒人调好的粉块,随炒随搅,等粉块熟时即成。

07西医治疗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常规方法

  治疗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需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挽救频死的心肌,防止梗死面积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使患者不但能度过急性期,且康复后还能保持尽可能的有功能的心肌。本病的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治疗及介入治疗,其他药物治疗有:

  1、抗血小板治疗:减少患者心血管事件(死亡、再发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卒中)的发生。

  2、抗凝治疗:在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常规接受抗凝治疗,抗凝治疗能建立和维持梗死相关动脉的通畅,并能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肺动脉栓塞以及心室内血栓形成。

  3、硝酸酯类药物:对于有持续性胸部不适、高血压、大面积前臂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在最初24~48小时的治疗中,静脉内应用硝酸甘油有利于控制心肌缺血发作,缩小梗死面积,降低短期甚至可能长期病死率。

  4、镇痛剂。

  5、β受体阻滞剂:心肌梗死发生后最初数小时内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可通过缩小梗死面积、降低再梗死率、降低室颤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而改善预后。

  6、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有助于改善恢复期心肌的重构,减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病死率,减少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特别是对前壁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或心动过速的患者。

  7、调脂治疗。

  8、钙拮抗剂:非二氢砒啶类钙拮抗剂用于急性期STEMI,除了能控制室上性心率失常,对减少梗死范围或心血管事件并无益处,不建议STEMI患者常规应用非二氢砒啶类钙拮抗剂,但非二氢砒啶类钙拮抗剂可用于硝酸酯和受体阻滞剂之后仍有持续性心肌缺血或心房颤动伴心室率过快的患者。

  9、葡萄糖-胰岛素-钾溶液(GIK):能降低血浆游离脂肪酸浓度和改善心脏做功,还给缺血心肌提供必要的代谢支持,对大面积心肌梗死和心源性休克患者尤为重要。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