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乳房 >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简介

相关问答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指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乳头状瘤。根据其病灶的多少及发生的部位,可将其分为单发性──大导管内乳头状瘤及多发性──中、小导管内乳头状瘤两种。前者源于输乳管的壶腹部内,多为单发,位于乳晕下区,恶变者较少见;后者源于乳腺的末梢导管,常为多发,位于乳腺的周边区,此类较易发生恶变。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的女性,经产妇多见,尤多发于40-50岁妇女,本病临床主要表现在乳头溢出浆液或血性液体,呈间歇或持续性,行经期间有量增加,部分病人在乳头附近可触及小的圆形肿物,质较软,与皮肤无粘连,可推动。本病恶变率达5-10%,被称之为癌前病变,临床上应予足够重视,必要时要对肿块行针吸细胞学检查或活体组织病理检查。一般认为本病与雌激素的过度刺激有关。

 

【详情】

01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发生在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乳头状瘤。根据肿瘤的生长个数,及肿瘤具体的生长部位,可分为大导管内乳头状瘤,多发性中、小导管内乳头状瘤。本病以经产后妇女多见,尤以40—50岁者多发,本病的发生是雌激素过度的刺激导致。

 

02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1、乳头溢液

  与乳头状瘤的类型和部位有关,发生在乳头中心部位的大导管内的乳头状瘤的乳头溢液症状最为常见。而当肿瘤位于乳头边缘部分,在中小导管内或腺泡内者乳头溢液的发生较少见。对男性乳头溢液,应首先考虑为导管乳头状瘤,并高度警惕恶性的可能。有文献报道,如果年龄在45岁以上的乳头溢血性液伴有乳房肿块,应考虑到导管乳头状瘤恶变的可能。

  2、疼痛

  该病仅有少数病人有局部疼痛及压痛,常为乳房导管扩张、导管内类脂样物质溢出及炎症所致。

03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有哪些典型症状

  导管内乳头状瘤是发生于导管上皮的良性乳头状瘤。根据病灶的多少或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大导管内乳头状瘤,发生于输乳管壶部内和多发性导管内乳头状瘤,多发生在中、小导管内。本病以经产后妇女多见,尤以40—50岁者多发,本病的发生是雌激素过度的刺激导致。

  导管内乳头状瘤以乳头溢液为主要的临床表现。本病病灶不同,表现症状各一。

  1、单发性:大导管内乳头状瘤,可在乳晕下或乳晕边缘部位能及到长约1cm的索状肿块,或扪及枣核大小的结节,由于肿瘤所在的导管内积血积液,按压肿块即有血样、奶样或咖啡样分泌物从乳头溢出,但溢液口固定。本病常为间歇性自发溢液,或挤压、碰撞后溢液。多数患者发现在内衣上留下棕黄色的污迹就诊发现的。溢液排出,瘤体变小,疼痛不明显,偶尔有压痛、隐痛,该证恶变少见。

  2、多发性:中、小导管内乳头状瘤源于未梢导管,位于周边区,是由于中、小导管内的腺上皮增生而形成。多在患侧外上象限有多个结节、颗粒成串珠状,边界不清,质地不均,部分有溢液症状,也有部分无溢液者,溢液呈血样、黄水样、咖啡样。本病恶变可达5~10%,被称之为“癌前期病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导内乳头状瘤临床上常与囊性增生病、导管扩张综合征、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乳头状癌相混淆,要综合分析,仔细辨证而确定。

  导管内乳头状瘤,中医称之为“乳衄”,是由于忧思过度,肝脾两伤,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瘀血阻络到局部肿块。肝气郁久化热,热久化火,肝火亢盛,肝不藏血,脾气受损,脾不统血,血失统藏,迫血妄行而导致。

04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应该如何预防

  1、营养充足,保持乳房部的肌肉强健,脂肪饱满行端坐正,保持优美的体态,特别是不能含胸,应挺胸、抬头、收腹、直膝,使优美的乳房能骄傲地挺出,女性的风采充分展示

  2、注意保护乳房,免受意外伤害,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及逗弄小孩时尤其应该注意

  3、根据自己乳房的情况佩戴质地柔软、大小合体的乳罩,使乳房在呈现优美外形的同时,还能得到很好的固定、支撑

  4、期对乳房实施自我检查,定期到专科医生处做乳房部的体格检查,有必要时还可定期做乳腺X线摄片在自我感觉不适或检查发现问题时,应及时就诊,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各种乳房疾病

 

05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以经产后妇女多见,尤以40—50岁者多发,本病的发生是雌激素过度的刺激导致。检查如下:

      1、乳腺彩超;

  2、X线。

06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人的饮食宜忌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除了常规的治疗外,饮食上还要注意以下方面:患者应注意清淡饮食,尽量远离辛辣刺激食物,同时注意保证营养均衡。

07西医治疗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常规方法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最有效的方法是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通常只能减轻症状。以下我们简要介绍手术及中医中药疗法。

  一、手术治疗

  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术前均应行乳导管造影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及定位。术后宜做石蜡切片检查,因为冰冻切片检查在辨别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和乳头状癌时最困难,两者常易发生混淆,故不宜以冰冻切片表现为恶性依据而行乳房根治术。如果为单发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手术时将病变的导管系统切除即可;如果为多发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因其较易发生恶变,则宜行乳腺区段切除,即将病变导管及其周围的乳腺组织一并切除。对于那些年龄在50岁以上者,造影显示为多发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或经病理检查发现有导管上皮增生活跃甚至已有上皮不典型性改变者,则宜行乳房单纯切除,以防生变。

  二、中医中药治疗

  因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多以乳头溢液为主要症状,故中医称之为“乳衄”。一般认为乳衄多为肝郁火旺或脾虚血亏引起,故治疗应以疏肝解郁、清泄肝火及益气健脾、养血摄血为法。

  1、肝郁火旺型

  乳孔内溢出鲜红或暗红色液体,乳晕部可触及肿块。伴有烦躁易怒,乳房及胸胁胀痛,口苦咽干,失眠多梦。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脉弦。治法:疏肝解郁、清泄肝火。

  方药:丹皮9g,山栀9g,柴胡6g,当归9g,赤芍12g,橘叶9g,川楝子9g,制香附9g,夏枯草15g,侧柏炭9g,藕节炭9g,生甘草6g。

  2、脾虚血亏型

  乳孔内溢出淡红或淡黄色液体,乳晕部可触及肿块。伴有面黄倦怠,食少便溏,虚烦少寐。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法:益气健脾、养血摄血。

  方药炙黄芪15g,党参9g,白术9g,茯苓9g,当归12g,白芍12g,龙眼肉9g,远志6g,藕节炭9g,炙甘草6g。

  三、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疗效标准

  1、治愈:乳头溢血停止,瘤体消失。

  2、好转:乳头溢血减少,瘤体缩小。

  3、未愈:乳头溢血不减,瘤体不变或反增大。

相关问答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