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 鼻疖

鼻疖简介

相关问答

  鼻疖是鼻前庭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多发生在鼻前庭,偶可发生在鼻尖或鼻翼处。鼻疖主要是因为抠鼻子、拨鼻毛、挤压鼻尖部皮脂腺或鼻部外伤等,造成皮肤损伤,导致细菌从皮肤毛囊根部进入皮下组织而引起感染所致。

【详情】

01鼻疖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本病多因挖鼻或拔鼻毛不良习惯导致,亦可因鼻分泌物刺激,细菌从皮肤毛囊根部进入皮下组织,形成局限性化脓感染。糖尿病或体力衰弱者较多见,并易反复发作。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02鼻疖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鼻疖看似小毛病,很容易被大家忽视,还有人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如挤压鼻疖等,这些都会更易导致并发症的出现,需要大家改正。鼻疖容易引起的并发症有:

  1、鼻翼或鼻尖部软骨膜炎

  炎症向深处扩散,波及鼻翼软骨膜,使鼻尖部红肿,亦可侵及鼻副软骨,使鼻梁部红肿。疼痛剧烈,全身症状亦重。

  2、颊部及上唇蜂窝织炎

  多因挤压疖肿,使炎症向周围蔓延,周围小静脉发生血栓,进而引起蜂窝织炎,此时颊部或上唇部红肿,有压痛。表示炎症已向上方扩展,易并发海绵窦感染,应特别注意。

  3、眼窝蜂窝织炎

  出现眼球突出及疼痛等,进而发生眼窝脓肿,此时须与海绵窦栓塞鉴别。

  4、海绵窦栓塞

  鼻根至两侧嘴角的三角形区域,临床上称之为“危险三角”,鼻疖即发生在此三角内,若处理不当,则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并发症——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为鼻疖最严重的并发症,系感染扩散经内眦静脉、眼上下静脉而入海绵窦所致。以往死亡率达90%~100%,自从采用化学疗法及抗生素治疗后,其预后大为改善。临床上表现为寒颤、高热、头剧痛、患侧眼睑及结膜水肿、眼球突出、固定、甚或失明以及视乳头水肿等。若不及时治疗,1~2天后可发展至对侧,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或遗留脑和眼部后遗症。

03鼻疖有哪些典型症状

  本病可表现为局部红肿、胀痛或跳痛,可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病变局部隆起,周围浸润发硬、发红;疖肿成熟后顶部有黄白色脓点,溃破则流出脓液,有时排出黄绿色脓栓。

04鼻疖应该如何预防

  鼻疖应以预防为主,首先应戒除挖鼻及拔鼻毛的不良习惯;积极治疗鼻及鼻腔疾病,避免有害粉尘的刺激;糖尿病者应积极治疗,稳定控制血糖及尿糖;若已发生鼻疖,应避免撞击患部,切忌挤压;多饮开水,多休息,忌激烈劳动或运动,特别是低头位工作;保持大便通畅忌一切辛辣、酒类食物;未成熟者忌行切开,切开时务必不要切及周围浸润部分及时换药,局部保持清洁,并注意引流通畅;愈合后,在创口上再贴小膏药或橡皮膏7-10天,以免产生疤痕

05鼻疖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患有鼻疖时,查体会发现外鼻皮肤充血肿胀,丘状隆起,周围浸润发硬、发红、颌下淋巴结常肿胀疼痛。疖肿成熟后可见黄色脓栓。血常规检查可能会出现白细胞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06鼻疖病人的饮食宜忌

  容易长鼻疖的人可以多吃些败火的食物,如绿豆汤等。当然,如果比较重的感染,最好是到医院治疗,以免造成严重并发症。得了鼻疖之后应多饮开水,多休息,忌激烈劳动或运动,特别是低头位工作;保持大便通畅。忌一切辛辣、酒类食物。因为这些都会加重鼻疖的情况,甚至导致多个毛囊发生感染。

07西医治疗鼻疖的常规方法

  鼻疖在中医治疗中分为三类:

  1、邪毒外袭,火毒上攻

  证候见:病初起,鼻尖或鼻前孔局部红肿、疼痛,灼热。疼痛逐渐加重,可有跳痛并有粟米样突起,根脚坚硬,全身可有恶寒、低热,周身不适。舌质红降,苔厚薄黄,脉洪数。

  治法:祛邪清热,解毒消肿。

  方药: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加减。金银花30g,野菊花15g,天葵子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黄芩9g,桑白皮9g,知母9g,赤芍12g。若发热、恶寒者加荆芥、防风、蝉衣。

  2、热毒壅盛证候

  证候见:患者肿痛甚或跳痛,疔肿高突,顶部有脓点,可致唇、面部及下睑等处红肿;全身兼有壮热、口干、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泄火解毒,消肿止痛。

  方药: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加减。黄连6g,黄芩9g,山栀子9g,黄柏9g,桑白皮9g,生石膏(先煎)30g,天花粉15g,当归12g,赤芍12g,乳香9g,没药9g,穿山甲9g,皂角刺9g,双花30g,若大便秘结,加生大黄、玄明粉。

  3、疔疮走黄

  证候见:壮热寒战,头痛剧,疔根散蔓,鼻肿著,烦躁口渴,呕吐,便秘,尿赤,甚者神昏谵语;舌质红,苔黄燥,脉洪数或滑数。

  治法:泄火解毒,清营凉血。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加味。黄连9g,黄芩9g,黄柏9g,山栀子12g,生地黄15g,牡丹皮12g,芍药15g,犀角2g,蒲公英30g,野菊花30g,紫花地丁30g,出现神昏谵语,加"安宫牛黄丸"。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